期刊简介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围产医学是产科和新生儿科密切合作共同 研究的一个新的学科,以“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反映基础、临床与预防医学、遗传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中有关围产医学 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旨在为我国广大围产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了解国内外围产医学发展动态的窗口与平台。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940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903/R
邮发代号: 82-8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8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9408
- 国内刊号:11-3903/R
- 出版周期:月刊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双胎妊娠的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携带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共569例,其中32例妊娠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阳性,e抗原阴性且肝功能正常,确诊HBV携带,作为HBsAg阳性组;另外537例孕妇HBsAg阴性,作为HB......
作者:芮燕京;戴毅敏;宋文英;陈洁;周乙华;胡娅莉;王志群 刊期: 2014- 06
-
晚期早产的危险因素及围产期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晚期早产的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晚期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分娩的258例晚期早产病例(晚期早产组),选择同期分娩的足月产308例(足月产组)作为对照。比较晚期早产组与足月产组孕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晚期早产组与足月产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性别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F......
作者:张莹;赫英东;陈倩 刊期: 2014- 06
-
射频消融减胎技术治疗34例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并发症的妊娠结局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减胎技术治疗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并发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胎儿医学部接受射频消融减胎技术治疗并已分娩的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孕妇共34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孕周、手术所需的循环数、母儿并发症及分娩孕周等情况,并随访保留胎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情况。保留胎儿出生后28d仍存活计为存活儿,存活率=(存活儿例数/......
作者:孙路明;周奋翮;邹刚;杨颖俊;周艳;孙琦;段涛 刊期: 2014- 06
-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妊娠晚期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的多中心研究
目的探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检测妊娠晚期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BStreptococcus,GBS)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研究。选择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产前保健的妊娠35~37周孕妇,取阴道下1/3分泌物及肛周分泌物,采用常规细菌培......
作者:时春艳;赵扬玉;范玲;杨磊;杨慧霞;孙丽颖;曲首辉;邹丽颖;李诗兰;吴秉铨;姚晨 刊期: 2014- 06
-
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效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11年9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行阴道宫颈环扎术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共85例次。将具有典型病史或满足非妊娠期检查8号Hegar扩张器无阻力通过宫颈内口的患者作为预防性环扎组(69例次),妊娠期检查诊断为宫颈机能不全的患者作为紧急环扎组(16例次)。分......
作者:曹杨;刘俊涛;高劲松 刊期: 2014- 06
-
产科负压吸引器治疗新生儿颅骨凹陷骨折一例
患儿男,3d,足月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2600g,2012年11月3日由外院转入武汉市儿童医院。生后即发现左顶骨凹陷。入院体检:精神反应好,哭声响亮,左顶骨可见5cm×5cm×1cm凹陷,局部头皮无红肿压痛(图1)。患儿无呕吐、拒奶,也无抽搐、嗜睡、精神不振或烦吵不安等表现,前囟张力不高,无肢体偏瘫。头颅CT检查显示左顶骨局限性凹陷,范围5cm×5cm,深处为0.89cm,骨皮质尚连续,小脑天幕出......
作者:余雷 刊期: 2014- 06
-
妊娠期臀先露矫正方法的循证证据
臀先露是常见的异常胎位,占足月妊娠分娩总数的3%~4%,围产儿病死率高,是枕先露的3~8倍[1]。臀先露的剖宫产率达80%~90%,居剖宫产指征构成的第2、3位[2-3]。减少臀先露分娩能有效控制剖宫产率、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妊娠30周以前,臀先露多能自行转为头先露,若妊娠30周以后仍为臀先露应予矫正[1]。目前的矫正方法很多,但效果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争议。现对其进行总结分析,以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彭金;高倩;刘兴会 刊期: 2014- 06
-
新生儿早发型B族溶血性链球菌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大面积脑梗死一例
患儿男,2d,因“皮肤黄染1d”于2012年12月31日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就诊并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40+1周,经阴道自然分娩。Apgar评分1min9分,5和10min均为10分,出生体重3900g,羊水清亮,脐带、胎盘无异常。生后第2天出现皮肤黄染,进展快,入院前测经皮胆红素:311.2μmol/L,并伴有发热,高体温38℃。其母患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因胎膜早破23h入院后送检阴道分......
作者:张娟;康喆;郭金珍;李占魁 刊期: 2014- 06
-
中国新生儿死亡原因变迁
新生儿死亡原因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围产保健状况、产科技术水平和新生儿救治水平的重要指标。深入分析不同时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变化及变化规律,可以为产科和新生儿科医师选择医疗策略,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医疗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以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改善新生儿预后。自建国以来,我国新生儿生存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新生儿疾病谱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在下降,非感染性疾病在死亡原因中所占比例......
作者:王雪莲;陈超 刊期: 2014- 06
-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和盐酸氨溴索对早产鼠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B mRNA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与盐酸氨溴索对早产鼠肺组织中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protein,SP)-BmRNA及甲状腺转录因子(thyroidtranscriptionfactor,TTF)-1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16只孕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地塞米松2剂组(分别于妊娠第17和18天肌内注射地塞米松0.2mg/kg)、地塞米松1剂组(妊娠......
作者:江莲;李凡;张文婷;张会芬;李梅;刘翠萍 刊期: 2014- 06
动态资讯
- 1 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基因突变分析与临床
- 2 辅助生育技术儿童的发育和健康
- 3 母体血和脐带血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 4 实施新生儿复苏项目对降低我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意义
- 5 表皮生长因子改善新生大鼠未成熟肺高氧损伤形态学和肺发育的作用
- 6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其培训存在问题和防治对策
- 7 应用Orem理论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营养膳食治疗的效果
- 8 60%氧暴露对早产大鼠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 9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会议纪要:产科部分
- 10 超声在双胎妊娠中的应用
- 1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宫内缺氧环境中对胎盘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实验研究
- 12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会议纪要
- 13 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降低综合征合并自发性肝破裂一例
- 14 潍坊地区新生儿转运模式及其效果分析
- 15 早产儿维生素K营养状况与肝脏成熟度的关系探讨
- 16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胎羊缺血性脑损伤纹状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17 孕期缺氧对胎鼠血管功能的影响
- 18 分娩期宫内窘迫围产儿的脑电图探讨
- 19 急性双胎输血综合征的诊断及预防
- 20 多次床旁摄片对早产鼠肺组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