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围产医学是产科和新生儿科密切合作共同 研究的一个新的学科,以“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反映基础、临床与预防医学、遗传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中有关围产医学 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旨在为我国广大围产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了解国内外围产医学发展动态的窗口与平台。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940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903/R
邮发代号: 82-88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8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9408
- 国内刊号:11-3903/R
- 出版周期:月刊
-
母儿血型不合的孕产期管理
母儿血型不合以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为常见,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diseaseofnewborn,HDN)等.随着输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血型相关知识的普及,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越来越受到重视,血型不合引起的HDN已逐步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诊治.我国因Rh阴性血型少见,HDN主要因ABO血型不合引起,但目前我国ABO血型不合产前诊断、监测、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检测内容、时间、频率,治疗措......
作者:常青;周乐 刊期: 2012- 11
-
母胎Rh血型不合所致同种免疫反应及妊娠相关问题
胎儿同种免疫反应(isoimmunization或alloimmunization)是指由于致敏作用在母体循环中出现抗胎儿红细胞抗原抗体,继而进入胎儿循环与红细胞抗原结合并产生溶血、贫血所致的一种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1],严重者可发生免疫性胎儿水肿(immunehydropsfetalis,IHF).母胎Rh血型不合是发生胎儿同种免疫反应的主要原因,现就其在妊娠过程中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等相关......
作者:林胜谋;陈敏;陈敦金 刊期: 2012- 11
-
特殊类型孕激素在早产预防中的应用
早产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及短期或长期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40%的早产发生在妊娠34周前,20%发生在32周前.妊娠34周前的早产占围产儿死亡及病率的50%[1].如何延长孕周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病率是早产防治的关键.目前常用的宫缩抑制剂可以适当延长先兆早产患者的妊娠天数,但早产的处理关键在于如何提前筛选早产的高危人群,通过预防措施降低其进入早产临产阶段的概率,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延长孕周.2003年,《新......
作者:段涛;杨慧霞;胡娅莉;贺晶;王子莲;张建平;孙丽洲;周祎 刊期: 2012- 11
动态资讯
- 1 体外膜肺氧合成功救治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致心肺功能衰竭一例
- 2 胎盘输血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近远期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 3 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妊娠关系的研究进展
- 4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临床分析
- 5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 6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胎羊缺血性脑损伤纹状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7 胎儿生长受限的关键期及其影响子代学习记忆的行为学研究
- 8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妇产科、围产医学、妇科内镜学组学术会议暨围产医学分会换届会议纪要
- 9 子宫肌层中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表达与分娩发动的关系
- 10 待产妇的某些心理指标对产程的影响
- 11 人巨细胞病毒pp65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产物对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
- 12 脉搏血氧饱和度在新生儿复苏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 13 人类白细胞抗原-E在正常妊娠、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疒间)前期绒毛或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 14 白细胞介素8与早产的关系
- 15 脐静脉导管留置术导管尖端位置的安全性探讨
- 16 重症母儿Rh血型不合孕期综合治疗二例
- 17 宫内窒息后新生鼠的状态与脑损伤关系的研究
- 18 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措施评价
- 1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围产儿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的研究
- 20 母乳中保护性成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