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围产医学是产科和新生儿科密切合作共同 研究的一个新的学科,以“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反映基础、临床与预防医学、遗传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中有关围产医学 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旨在为我国广大围产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了解国内外围产医学发展动态的窗口与平台。

首页>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9408
  • 国内刊号:11-390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8年第03期

细菌16S rRNA基因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张芳;宋力;党力亨;孟英韬;张金婷

关键词:RNA, 核糖体, 16S, 基因, 细菌, 败血病, 婴儿, 新生, 早期诊断
摘要:目的 分析16S rRNA基因检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常见的致病菌菌株37株并提取DNA,对106例临床拟诊为败血症的患儿于入院后24 h内采集血标本,提取DNA,在16S rRNA基因的保守区选择一对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并检验实验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106例临床拟诊为败血症的患儿同时查血培养、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并采用x2检验与同期住院的20例非败血症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细菌PCR均得到预期的约371 bp大小的扩增产物,与病毒及人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其扩增下限为10 CFU/ml的大肠埃希菌.106例拟诊败血症患儿血培养阳性15例,PCR阳性36例.PCR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指数分别为82.9%、96.9%和179.85,优于血培养及5项非特异指标至少2项异常的实验诊断方法;在围产儿中,PCR的特异性高于PCT.结论 PCR方法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能迅速判断临床标本中是否存在细菌,对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于区分败血症与局部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