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围产医学是产科和新生儿科密切合作共同 研究的一个新的学科,以“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反映基础、临床与预防医学、遗传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中有关围产医学 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旨在为我国广大围产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了解国内外围产医学发展动态的窗口与平台。

首页>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9408
  • 国内刊号:11-390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年第11期

不同类型病原体所致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李秋平;董建英;周细中;周丽;杨璐;封志纯

关键词:脓毒症,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球菌, 真菌, 婴儿, 早产
摘要:目的 探讨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性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极早产新生儿监护病房140例早产儿败血症资料,对不同类型病原体早产儿败血症临床特点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方法.多组率的比较采取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 结果 140例早产儿败血症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70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36例,真菌感染34例.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前3位病原体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39例,55.7%)、大肠埃希菌(14例,20.0%)和鲍曼不动杆菌(9例,12.9%);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前3位病原体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13例,36.1%)、人葡萄球菌(8例,22.2%)和溶血葡萄球菌(7例,19.4%).真菌败血症前3位病原体依次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5例,44.1%)、白假丝酵母菌(8例,23.5%)和无名假丝酵母菌、罗伦特隐球菌(各3例,各8.8%).革兰阴性杆菌组、革兰阳性球菌组及真菌组患儿在娩出方式、胎儿窘迫、窒息、胎儿生长受限、羊水粪染、母亲产前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亲糖尿病、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前机械通气、皮质激素暴露、脑室内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未成熟中性粒细胞数与中性粒细胞总数比值、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发病时间、发热、体温不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出生胎龄[分别为(30.4±2.3)、(31.0±2.4)、(29.5±1.8)周,F=4.317,P=0.015]、出生体重[分别为(1512.5±406.0)、(1563.8±485.4)、(1328.8±303.2)g,F=3.190,P=0.044]、胎膜早破[分别为24.3%(17/70)、16.7%(6/36)、44.1%(15/34),X2=7.241,P=0.034]、新生儿外科手术[分别为12.9%(9/70)、38.9%(14/36)、11.8%(4/34),X2=10.430,P=0.005]、低灌注[分别为64.3%(45/70)、30.6%(11/36)、50.0%(17/34),X2=10.922,P=0.004]、频繁呼吸暂停[分别为67.1%(47/70)、36.1%(13/36)、55.9%(19/34),X2=9.341,P=0.009]、白细胞降低[分别为21.4%(15/70)、8.3%(3/36)、32.4%(11/34),X2=6.267,P=0.042]、血小板减少[分别为64.3%(45/70)、16.7%(6/36)、67.6%(23/34),X2=25.576,P=0.000]、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9.9±17.8)、(19.9±14.3)、(12.0±8.1)×109/L,F=3.553,P=0.031]、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59.1±169.1)、(311.8±179.7)、(121.4±123.4)×109/L,F=14.140,P=0.000]、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76.8±70.1)、(16.6±27.2)、(31.8±27.5) mg/L,F=17.248,P=0.000]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别为1.4%(1/70)、2.8%(1/36)、11.8%(4/34),X2=5.066,P=0.04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别为38.6%(27/70)、50.0%(18/36)、67.7%(23/34),X2=8.780,P=0.012]、肺支气管发育不良[分别为8.6%(6/70)、11.1%(4/36)、26.5%(9/34),X2=5.837,P=0.044]以及病死率[分别为11.4% (8/70)、0.0%(0/36)、2.9%(1/34),X2=5.361,P=0.042]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同类型病原体早产儿败血症在危险因素(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胎膜早破、新生儿外科手术)、临床表现、感染指标以及预后方面存在差异.革兰阴性杆菌易于出现休克表现,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预后差;真菌感染易于侵犯中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肺支气管发育不良的发病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临床表现轻,感染指标变化较小,预后相对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