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围产医学是产科和新生儿科密切合作共同 研究的一个新的学科,以“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反映基础、临床与预防医学、遗传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中有关围产医学 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旨在为我国广大围产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了解国内外围产医学发展动态的窗口与平台。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9408
- 国内刊号:11-390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宫内缺氧缺血对新生大鼠不同脑区白细胞介素-18表达的影响
崔静;武辉;谭岩;方艳秋;王东轩
关键词:宫内缺氧缺血, 新生大鼠, 不同脑区, 白细胞介素, 表达, 小胶质细胞,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IL-18受体, 星型胶质细胞, brain damage, 脑白质损害, 体外培养, 大鼠小脑, 大脑皮质, 常见原因, 新生儿, 纹状体, 神经元, 可检测, 胎儿
摘要:宫内缺氧缺血是造成胎儿及新生儿脑白质损害的常见原因,近年来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Culhane等[1]发现,成年大鼠小脑、海马、丘脑下部、大脑皮质及纹状体中皆有IL-18表达,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星型胶质细胞、神经元亦可检测到IL-18受体的表达[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