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围产医学是产科和新生儿科密切合作共同 研究的一个新的学科,以“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反映基础、临床与预防医学、遗传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中有关围产医学 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旨在为我国广大围产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了解国内外围产医学发展动态的窗口与平台。
往期目录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9408
- 国内刊号:11-390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的早产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祝彩霞;刘培培;王冬昱;刘斌;王子莲
关键词:妊娠, 双胎, 早产,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不同孕周早产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活产分娩的363例双胎妊娠孕妇中,290例发生早产者纳入分析,其中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ichorionic diamniotic,DCDA)双胎219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MCDA)双胎71例。回顾病历资料,按早产孕周分为28~31+6、32~33+6和34~36周+6组。比较不同孕周早产和不同绒毛膜性双胎的临床特点、早产原因,并分析其危险因素。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双胎妊娠早产率为79.9%(290/363)。DCDA双胎的早产率为76.3%(219/287),低于MCDA双胎[93.4%(71/76)](χ2=10.955,P=0.001)。DCDA双胎早产原因前3位分别是≥36孕周(33.8%,74/219)、早产临产(30.6%,67/219)和未足月胎膜早破(8.7%,19/219)。MCDA双胎早产原因前3位是早产临产(31.0%,22/71)、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21.1%,15/71)和≥36孕周(19.7%,14/71)。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绒毛膜性、子痫前期、未足月胎膜早破和早产临产)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双胎妊娠28~31周+6早产的危险因素是未足月胎膜早破(OR=2.390,95%CI:1.006~5.872,P=0.043)。双胎妊娠32~33周+6早产的危险因素是绒毛膜性为 MCDA(OR=2.758,95%CI:1.243~6.118,P=0.013)、子痫前期(OR=12.176,95%CI:4.685~31.642,P=0.000)、未足月胎膜早破(OR=5.348,95%CI:2.151~13.294,P=0.000)和早产临产(OR=3.274,95%CI:1.453~7.375,P=0.004)。双胎妊娠34~36周+6早产的危险因素是绒毛膜性为 MCDA(OR=3.666,95%CI:1.364~9.585,P=0.010)和子痫前期(OR=8.086,95%CI:1.044~62.617,P=0.045)。结论 MCDA双胎早产率高于DCDA双胎,且二者早产的原因不尽相同。双胎妊娠不同孕周早产的危险因素也不尽相同。
友情链接